-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版面费[04/09]
-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投[04/09]
-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数[04/09]
-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04/09]
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郑老师因质疑四大发明被停(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5、 寸草不生却生蝗虫? 俗称“干旱之极必有蝗虫出现”。 也就是说,在大旱之年,蝗虫的侵害会正常发生。 但是从食物的角度来看,蝗虫吃草,大旱草
寸草不生却生蝗虫?
俗称“干旱之极必有蝗虫出现”。 也就是说,在大旱之年,蝗虫的侵害会正常发生。 但是从食物的角度来看,蝗虫吃草,大旱草木稀疏,为什么会发生蝗灾呢? 我们试着从科学的角度来解析这个问题。首先,蝗虫是昆虫纲直翅目蝗总科下所有物种的总称,现有蝗虫种类超过250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温带草原及荒漠区。 根据它们的分布,可以得到蝗虫是嗜热昆虫的信息。
蝗总科中常见的是蚱科和蚱科两个科下的昆虫,一般说来,蝗具有飞行能力,但蝗科的一些成员不具有飞行能力,取而代之的是更粗的后腿和更强的跳跃力。 但由于所有蚱蜢幼虫的翅膀都很短,处于发育期,遇到危险只能靠后腿蹬力跳下。
总体来看,蝗虫的体色大多以绿色和褐色为主。 因为这些颜色对生活在土地和植物上的蝗虫来说是接近原生环境的保护色。 蝗虫的发育包括、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除了鸡蛋不能积极食用外,其他两个阶段的蝗虫主要以植物的叶子为食。 当然严格意义上的蝗虫不是纯粹的食草动物。 因为有些蝗虫会吃掉同类。
为什么“干旱杀蝗”? 古代的是世界上受影响最多、最多的国家。 这一点从各史书的记载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据统计,仅明清两朝,我国蝗灾的爆发率高达2.8年/次,而且蝗灾基本上与干旱直接相关。 那么,为什么干旱反而会引起蝗灾呢? 我认为有以下三个理由:
01干旱后河床
蝗虫并不是自由选择产的地方就可以了,通常选择潮湿的地方。 当然干旱的时候,这样的土地很难找。 但是,表面上地面是干燥的,而蝗虫在产时会把产器深入地下10厘米左右。 干旱导致许多河流干涸,河流干涸,露出大面积的河床。 表面河床上也没有水,但进入地下10厘米就明显潮湿了。
因此,干旱导致河床面积广泛暴露,为蝗虫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02草木分布
一旦大旱,大多数草木都会枯萎。 但是,地下的土壤一潮湿,一背阴,草木还是活着的。 此时,蝗虫们为了食物不得不从独居变成群居。 食物减少了,必须让他们靠近。 如果蝗虫大量聚集,交配就会变得容易。 另外,蝗虫的大量群体交配完成后,提供了群体产、聚集后代的机会。 再加上蝗虫在比较湿润高温的环境下,最快21天孵化。 因此,干旱草木少量聚集分布,也是蝗灾的诱因之一。
03生存率
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原本没有群居习性的蝗虫们各自生活,互不干扰。 因此,蝗虫的分布比较零散,这种分布为蝗虫的天敌提供了有利的狩猎条件。 例如,山雀是蝗虫的主要天敌之一。 通常,山雀可以驱除环境中约60%以上的蝗虫。 但到了干旱季节,蝗虫因食物短缺而密集后,灰色山雀只能驱除不到生存环境20%的蝗虫。 这主要是因为蝗虫在干旱季节簇生时,自身的体色由绿色变成土黄色,其颜色与干旱时的环境色融为一体,不利于鸟类的发现。
因此,干旱导致的体色变化使蝗虫存活率大幅提高,也是蝗虫为害的诱因之一。
总结:干旱极蝗的说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其主要原因是干旱导致的河床大面积为蝗虫产提供了有利条件,聚集较少的植物必须拥抱蝗虫,机体颜色变了蝗虫容易隐藏自己。
只有干旱会造成蝗灾吗? 一般来说,属于“抗旱蝗虫”的蝗虫是亚洲蝗虫、西藏蝗虫等蝗虫,这些蝗虫飞行能力强、繁殖能力强、破坏力强(食量大),是我国蝗虫为害最长的蝗虫种类。 这些蝗虫几乎都生活在河的两岸,所以干旱的时候,河床为他们提供了有利的繁殖条件。
但是,并不是只有大旱会带来蝗灾,有时即使下雨也会出现蝗灾。 看到这里,有些同伴说:“不是说蝗虫是抗旱昆虫吗?” 另外,下雨的话蝗虫就不能飞了,也会在很大范围内饿死。 为什么说下雨也会有蝗灾呢?
当然,降雨造成的蝗灾有几个特定条件。 第一,常见的干旱地区阶段性连续降雨,第二,该地区本身有蝗虫栖息。 在这里举个现实的例子吧。 是非洲蝗虫的受害。
今年年初,非洲的蝗灾从东非飞到亚洲的印度,差点影响到我国,而这次的蝗灾起源于东非的沙漠地区。 主谋也是蝗虫,不过是沙漠中的蝗虫。 原来东非的沙漠蝗虫过着“温饱不足”的生活。 常见的极度干旱使非洲蝗虫成活率非常低,为了繁殖自己的后代,非洲蝗虫也进化了繁殖能力。 因为只有繁殖充分,生存的后代才会增加。
但是,2019年9月在西印度洋上空发生的非常强烈的热带印度洋偶极正位相事件,引起了温度上升,给附近的东非地区带来了强降水。 当时正值沙漠蝗虫产和孵化期,突如其来的大雨,如同“久旱甘霖”,大大提高了沙漠蝗虫的成活率,最后给许多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文章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网址: http://www.ghdqnyyjzz.cn/zonghexinwen/2022/1206/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