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版面费[04/09]
-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投[04/09]
-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数[04/09]
-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04/09]
新时代优秀县委书记风采 | 旱地拼出现代农业“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2年来,凭借长期敢于尝试的热情和坚韧不拔的工作态度,坚持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成功打造了第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区,开创了一批高效发展模式。推出了一批优质特色品
12年来,凭借长期敢于尝试的热情和坚韧不拔的工作态度,坚持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成功打造了第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区,开创了一批高效发展模式。推出了一批优质特色品牌,基本实现了地方农业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刘伟书记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委。
2009年在太谷工作后,刘伟与当地农业专家共同规划发展道路,想在有机旱作领域开辟一条新路。
“太谷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但要实现农业现代化,还需要不断的研究和试验。”刘伟说。在省市政府的支持下,他主动联系国家相关部委,到国内农业高新区考察学习。努力得到了回报。 201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今天,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已推广近千种新品种、新技术。华为、阿里巴巴、中信等知名高科技领军企业入驻农业高新区,全球最大植保企业中化先正达与农业高新区深度合作...< /p>
“我们不仅要建设好农业高地的坚固框架,还应该充满血肉,努力在有机旱作中寻找可以复制和推广的方式。”刘伟说。
2021年6月25日,刘炜(左一)在太谷调查盐村区科新园区水肥一体化车间。太谷区委宣传部供图
亚洲最大的藜麦基因库,2000多个特色小米品种,北方有机旱稻……太谷的新目标。
最近,夕阳的余晖洒在地上。农民王金宝正在太谷区杨宜村100亩有机旱稻试验田拔草。他告诉记者,旱稻长势良好,10月份即可收获。
“我们测试的旱稻只需要普通大米用水量的20%。政府提供土地和资金支持我们的实验。一旦实验成功,干旱地区的主食??北方将被有效取代。”来自山西农业大学的赛义德是这方面的专家。
在太谷区范村,在近2000亩荒山、坡地和荒地上,建造了一座智能有机干墙温室。这不仅有效利用了荒山、坡地和丘陵地区的土地,而且通过采用智能控制、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节省温室人工成本40%,节水60%,实现“上山平河大棚种粮”。太谷的功能性杂粮和围绕地方特色开发的功能性食品已销往全国各地。
2020年9月6日,刘炜(左三)在太谷调查区西曲河干墙温室。太谷区委宣传部供图
“外界评价太谷的时候,都会说‘太谷农民很有钱’。”这是我最想听到的。”刘伟说。
太谷12年,刘炜足迹遍及太谷各村,对农业重点产区进行“3月1日走访”,持续跟踪农民生产情况。
记者来到刘炜探访的地方之一太谷区燕村。中午时分,阳光明媚。在燕村的蔬菜大棚里,农民韩生良打开大棚的水肥阀门,开始与记者交谈。
“水肥一体化、椰糠种植、大黄蜂授粉,都是高科技小玩意,省工省钱,效果不错。”韩生亮称赞温室栽培先进。
记者了解到,在燕村,3600亩耕地中有2000亩保护蔬菜。在刘伟的关心和帮助下,盐村已经形成了苗木培育、种植、销售一体化的服务体系。许多高科技公司在工作日负责技术指导。拥有5亩大棚的韩生亮去年的总收入接近30万元。
2020年8月23日,刘炜(右一)在太谷区农村温室调查。太谷区委宣传部供图
目前,晋中国家农业高区正在加快建设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和创业先行区。现代科技农业农村改革。同时,太谷还引进工商业资本进山下乡,吸纳农村劳动力。农民从土地流转、就业和自己的生产中获得收入。村集体通过出租土地和经营性资产收入实现了集体经济的增长。 2020年,太谷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265元,连续三年位居山西省首位。
“在政府的引导下,让科研人员想办法让农民享受科研成果。以汉源高效农业示范园项目为例,通过初试,不仅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也率先探索了北方旱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刘伟说。
记者:王金宇
编辑:廖毅
文章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网址: http://www.ghdqnyyjzz.cn/zonghexinwen/2021/0707/587.html